近日,一场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的规划研讨会在中铁规划设计院召开。园林园艺学院牵头组织,联合中铁规划设计院专家团队,共同为弋江区农村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“把脉开方”。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地方发展的规划会,更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、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。
作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项目,该项目团队已深入弋江区农村一线,完成全域近70个项目的规划调研。团队基于当地资源禀赋和生态条件,初步划定了有机蔬菜种植区、智慧休闲农旅带等四大功能分区,为乡村产业发展勾勒出清晰的空间框架。“我们希望通过系统规划,让弋江区的乡村资源真正活起来。”园林园艺学院副院长徐礼英介绍,项目团队扎根田间地头,把课堂里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具体方案。
研讨会上,中铁规划设计院二所所长王友星从政策、技术、经济多角度提出建议。他特别提到“点状供地”模式,建议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,保障农产品加工、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用地需求。“耕地保护红线必须严守,但发展空间可以巧谋划。”王友星结合经开区案例,为项目团队破解用地性质难题提供了实践思路。这种政企专家与高校团队的现场“头脑风暴”,让规划方案更接地方发展的“地气”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是高职院校首次深度参与地方国土空间规划的横向课题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协同攻关,学生也通过实地调研参与其中,形成了“教学—实践—服务”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新模式。“这不仅是为地方做规划,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次探索。”徐礼英表示,项目成果既为学校提供了典型案例,也通过政校行企协同创新,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职教智慧。
从校园课堂到田间地头,从专业理论到发展规划,这场研讨会折射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。随着弋江区乡村空间规划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,一幅由职教力量参与绘制的乡村振兴蓝图正逐步转化为发展实景,为更多地区探索产教融合赋能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。(文/谢楠 图/王雷 审/徐礼英)
